丹東創造期待從裂變到聚變
更新時間:2012-11-21 點擊量:4015
“中國*臺工業X射線探傷機、*臺X射線衍射機、*支工業X射線管,都誕生在丹東。”面對記者,在丹東射線儀器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王秀明如數家珍:“在中國射線儀器行業,‘丹東創造’40年。”
上世紀90年代,由于體制和機制的原因,原丹東射線儀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逐漸跟不上市場的節奏,人才大量流失。裂變、新生的50多家民營企業,繼承了累年積淀的品牌效應和產業集聚的規模效應,至今牢牢占據著全國80%以上的*。“丹東射線儀器產品集機械、光電、自動控制、集成電路和軟件設計等多領域技術于一體,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汽車、冶金、鑄造、石油、化工等幾十個國民經濟重點骨干行業。”王秀明不無自豪地表示:“射線儀器的生產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
“十一五”期間,射線儀器領域的“丹東創造”碩果累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X射線實時成像檢測系統、高頻X射線探傷機、集成電路檢測系統、食品檢測儀、工業CT等一大批技術先進、適應市場需求的科研產品*問世,*,獲得國家幾十項,完成國家重大攻關課題項目多項,并在國家多個重點工程項目中屢立奇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了丹東生產的無損探傷儀,以代表性的華日電氣、奧龍射線兩家企業為例,神舟飛船模型一直是其產品陳列室里的“鎮館之寶”;投資千億的“西氣東輸”工程數千公里管道上,丹東生產的管道探傷儀大顯身手,并隨中石油、中石化進軍非洲;大連造船廠11萬噸巨型油輪下水前zui后一道工序,就是應用丹東生產的探傷儀檢查焊縫缺陷……
解體前的丹東射線儀器(集團)有限公司員工2000人,年產值2000萬元,人均1萬元。而華日電氣一家企業,2009年產值8000萬元,今年有望過億元,人均創產值100萬元。隨著華日電氣、奧龍射線等企業扛起“丹東創造”、“中國創造”大旗,跨國*在中國市場一是產品*,二是主動登門平等合作。目前,射線儀器行業*5位的法國泰雷茲、德國伊克斯朗、比利時ICM、美國GE、日本理學等歐美日企業都與丹東有著深入合作。
繁榮背后隱憂不斷。50多家企業的技術根底、人脈資源都來自原射線儀器集團,千絲萬縷。華日電氣、奧龍射線等投入上百萬元研發的新產品剛投放市場,中小廠家花幾十萬元買回一臺拆解、仿造,因為同宗同源,很快市場上就有了十幾萬元的“克隆”產品。惡性競爭逼迫不斷更新換代,重點向儀器、市場方向發展。目前,華日、奧龍等企業先后與清華大學、大連理工、長春機電研究所、遼寧計量科學研究院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華日電氣還引進了成熟的技術研發模式——兩個課題組共同承擔一個科技攻關項目,平行展開,互相競爭,優中選優。“一個項目投入百萬顆粒無收是常有的事,惟一好處是增加了技術儲備。”華日電氣技術研發部負責人介紹說:“這在小企業根本無法想像。”
競爭機制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但無序競爭卻是行業內耗、衰敗的禍首。上月剛剛誕生的丹東無水印染產業技術聯盟,引起了射線儀器行業眾多企業的廣泛關注。專家認為,隨著聯盟戰略的推廣,必將引爆相關產業和行業技術合作的“核聚變”。
在傳統的企業經營理念中,企業競爭的方式是“戰爭型”競爭,而當今企業競爭化、化,協調型競爭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射線儀器企業需要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發展。”與日韓企業多次打交道的某射線儀器企業經營者感言,日韓企業在遭受外來沖擊時會表現出很強的團結協作精神。這種競爭合作精神成為日韓企業適應新的化競爭發展趨勢的一大優勢。目前,為了增強產業競爭力,日本正努力推動產業集群的進一步形成。
“丹東創造”走到了十字路口,期待產業界的“核聚變”,實現企業化、集群化的根本性轉變。有專家提議,實施企業戰略聯盟是當前射線儀器行業“爬坡越坎”的必經之途,*走出內耗的困境,實現共贏和多贏。“促使企業間走向產業聯盟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利益,二是技術發展,三是市場需要。”王秀明說。北一機電有限公司轉